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是另一个重要观察角度。尤其是在“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重视制造业比重的情况下,作为实体经济支柱的第二产业的恢复情况,显得尤为瞩目。
一季度,北京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是除湖北外,唯一突破30%的地区,达到35.4%。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这与疫情背景下,当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有关。北京市是目前国内最主要的疫苗产地,一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高速增长,与此有着密切关系。
22个公布一季度经济数据的省份中,还有9个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超20%,而排名靠后的是青海,仅增长13.5%。若以两年的平均增速观察,江西和贵州的第二产业发展情况较好,皆有6.9%的增长。黑龙江的这一数据垫底,两年平均增速仅1.8%。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建议,下一阶段,各个地区应重视用工成本上升、海运成本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问题,加快推动第二产业复苏并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部分地区餐饮消费仍待恢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也是体现一个地区当前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
从22个已公布数据的省份来看,一个总体趋势是,一季度各地消费结构持续升级的趋势再次显现。以贵州省为例,贵州省一季度消费升级类商品的销售火热,其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金银珠宝类零售同比增长87.0%,汽车增长51.2%,智能手机增长51.9%,体育娱乐用品增长109.1%,家具增长106.5%,烟酒增长68.5%。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这彰显了中国有效控制疫情后,复工复产得力,稳就业有效发挥作用,居民对经济增长和家庭收入预期信心增强,愿意在消费上分配更多收入比重。
具体从各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看,海南再次展现了极强的消费活力,一季度该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61.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0.9%,两年平均增长5.3%。
在春节因素、避寒因素等驱动下,一季度是海南省传统消费旺季,今年一季度更是有着良好表现。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海南省有可能成长为中国极具代表性的国际消费中心地区,特别是2020免税新政实施后,海南免税市场掀起一股消费热潮,2020底至今年初又陆续新增了4家离岛免税经营主体,免税市场的竞合效应初显。
除海南之外,江西、重庆、贵州三省市的2021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亦均高于40%,显示出这些地区的消费活力开始显著回暖。
尽管天津经济增速仍在低位,但重点领域也出现了明显的复苏迹象。例如,天津消费品市场两年来首次实现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2.0%;住餐市场自去年初疫情爆发以来首次扭转下降态势,一季度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增长49.9%,特别是餐饮业恢复势头强劲,一季度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增长60.0%。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受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因素的影响,以及就地过年政策增加了工作日、延长项目施工时间等,推动了2021年一季度部分地区的消费增长。
而从两年的平均增速看,内蒙古是唯一负增长的地区,两年的平均增速为-0.8%。这提示了当地需要进一步研究出台消费刺激政策,推动当地消费市场加速复苏。
但需要提醒的是,部分地区餐饮消费仍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海南省1-3月餐饮收入与2019年1-3月份相比仍下降4.9%,只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5%。可喜的是,该省餐费收入两年平均增速由上月的-7.9%收窄至-2.5%,回升势头加快,进一步接近疫前水平。
重庆餐饮收入虽同比增长71.2%,但两年平均增速离疫情前增长水平仍有一定距离,与全国趋势基本一致。这说明餐饮消费还是受到了国内散点疫情的影响,“就地过年”倡议和部分地区疫情防控要求,导致短期内旅游业、会展业恢复不畅,消费潜力尚未完全释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