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大数法则是保险业建立的数理基础。根据大数法则,承保的危险单位越多,损失概率的偏差越小;反之,承保的危险单位越少,损失概率的偏差越大。因此,保险人只有掌握足够多的数据,才能比较精确地预测危险,合理厘定保险费率。以目前积累的保有量和出险数据来看,短时间内出台新能源车专属保险产品还有难度,只能从部分条款先行先试,不断提升车险的保障水平,同时也保障财险公司的稳定运营。
专属条款需多点发力
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还有更细致的划分,既有纯电动,也有混合动力。混合动力车辆既有电池系统,也有动力总成,研发新能源车险需要兼顾不同车型的风险保障,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开发难度。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风险数据的不断积累,行业会逐渐建立起完善的车型风险评定定价体系,为专属条款的推出打下基础。
王绪瑾认为,如果区块链技术能够应用于里程计算,未来UBI车险或将成为车险行业一个新的发展方向。UBI车险是基于使用量而定保费的保险,是通过车联网、智能手机等联网设备将驾驶者的驾驶习惯、驾驶技术、车辆信息和周围环境等数据综合起来,建立人、车、路多维度模型,以进行定价。
业内人士分析称,一方面,UBI车险能够合理反映出驾驶者的保险和风险成本,体现保费的公平;另一方面,能够帮助保险公司合理定价、提升客户体验,提高事故处理时效,而且通过价格的调节,有助于改善安全驾驶行为。
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的调研报告显示,家用车中新能源汽车出险率高于传统汽车11.7个百分点,导致其赔付率高出5.4个百分点。而机关用车和公路客运汽车中的新能源汽车赔付率则明显低于传统汽车。这说明新能源汽车保险在专属条款中有必要考虑车辆用途,根据用途做好差异化定价。
车险业务迎来新增长点
银保监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车险综改以来89%的保单签单保费下降,其中保费降幅超过30%的保单占比达到64%。截至2月底,全国车险综合费用率同比下降9.39个百分点,车险手续费率同比下降6.75个百分点。从财险行业发展来看,改革使得保险公司短期业绩承压,叠加疫情影响,使得险企利润下滑。业内人士预计,传统车险业务需要重新寻找盈亏平衡点,而新能源车险如果能够扩大规模,将成为财险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内很多大型险企包括平安、人保、太保等多家保险公司已着手针对新能源汽车开发设计专属保险,或正推行相关计划。“我们通过积累的新能源车历史承保数据、理赔数据,对比传统车在多维度上做了一些专项分析,以此评估新能源车的风险水平。同时积极与主机厂等外部合作伙伴共同开展针对新能源车三电系统的特有风险研究。”平安产险上述相关负责人说。
银保监会近日表示,下一步,将结合国务院《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有关要求,组织行业持续加强对新能源车险的研究,重点涵括新能源车特有的电池、电机等动力设备及其衍生风险,力争早日推出新能源汽车保险专属示范产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