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装备制造业PMI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至52.9%,高技术制造业PMI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至53.9%;基础原材料行业PMI较上月上升2.5个百分点至51.8%。消费品行业PMI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至50.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3月PMI指数加速扩张,已连续13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上,表明经济持续保持恢复态势。一季度PMI指数剔除春节等短期因素可以看到,中国经济整体呈现平稳复苏态势。
分项指标中,3月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3.9%和53.6%,高于上月2.0和2.1个百分点。其中,金属矿物制品、专用设备、电气机械器材、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及仪器仪表等行业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55.0%。
陈中涛表示,供需同步复苏是本月PMI数据的一大亮点。疫情以来,生产类指标一直保持着坚挺,生产指数运行在53%左右,规上工业、工业产能利用率也都保持着高位运行;而与消费需求相关的指标则相对偏弱,生产端与需求端的复苏并不同步,存在着明显的剪刀差。
“而今年一季度,供需剪刀差出现了明显的收窄,3月份,生产与新订单指数已接近齐平,这说明需求出现了大幅改善,这在进出口指数上也有明确体现。”陈中涛说。
春节过后,国内市场产需加快释放,加之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继续复苏,3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51.2%和51.1%,高于上月2.4和1.5个百分点,其中进口指数升至近年高点。
在陈中涛看来,中小企业重回荣枯线上是3月PMI数据的另一大亮点。
3月大型企业PMI为52.7%,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连续10个月位于52%及以上;中型和小型企业PMI也分别较上月上升2和2.1个百分点至51.6%和50.4%,回到荣枯线以上。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指出,3月不同规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均有所改善,尽管小型企业景气水平仍低于大、中型企业,但其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升至58.4%,表明小型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信心有所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