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坚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关中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的话题成为不少外媒关注的焦点。
德国新闻电视台报道称,中国两会期间,经济方面的数据显示中国克服了疫情的影响。例如,今年年初的两个月,中国的出口比去年同期上涨60%,进口上涨22%。在新的一年里,中国经济拥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法新社也发文赞叹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出口贸易的亮眼表现,强调这是自1995年以来中国出口经历的最快增长速度。
在外媒看来,中国今年前两个月外贸领域的优异表现是对中国经济复苏的肯定。而在全球经济仍被疫情阴云笼罩的背景之下,中国经济开局顺利的动力更是外媒讨论的热点。
“低基数效应助推中国1—2月经济表现亮眼,工业、投资和消费同比增速均大幅冲高至双位数,即使剔除基数因素,中国经济仍在恢复轨道中。”路透社指出,中国先于其他主要经济体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能力使其经济能够更快地反弹,在强劲的出口、被压抑的需求得到释放以及政府的刺激措施下实现了复苏。同时,其他衡量标准显示,中国经济复苏具有广泛的基础,工业产值比疫情暴发前的2019年1—2月增长了16.9%。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中国国内外需求均保持坚挺。钢材产量增长23.6%,水泥产量增长61.1%,反映出建筑需求的坚挺。此外,中国在2月中旬春节长假之前,疫情曾出现局部反弹。在政府号召下,很多人放弃了在长假期间返乡探亲和旅行,这从客观上也使得假期后工厂复工早于往年,推高了生产增长。
英国媒体报道称,多位经济学家认为,由于中国工业发展迅速且出口需求强劲,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复苏。报道还关注到中国的珠宝行业和汽车行业,认为这两大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彰显了中国消费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积极信号
今年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结合已经出炉的成绩单,外媒普遍认为,2021年中国经济表现值得期待。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报道称,考虑到上一年的基础,今年6%的增长目标设定是合适的,完成目标应该没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决心建设强大且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产业,减少对外部的依赖,让科技成为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路透社援引牛津经济研究院亚洲区经济研究主管路易斯·奎伊斯的观点称:“我们对中国今年的出口和制造业持乐观态度。同时,随着消费者信心的增强,预计中国的家庭消费将从第二季度开始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表示,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以更坚定的姿态在2020年顶住了全球经济衰退的压力,并将在今年加快发展步伐。“6%以上的GDP增长目标表明中国经济将继续强力运转。”
《纽约时报》认为,中国在经济增长方面作出承诺,对于全球经济来说是一个积极信号。
还有一些外媒及国际组织更为乐观地预测,中国经济或许将在2021年带给世界更大惊喜。
阿根廷《经济学家报》称,相较于中国政府表示的今年GDP增长6%以上的预期,许多分析师认为全球对中国商品需求强劲,今年中国经济增长或将超过8%,继续在全球经济复苏中起到关键作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预测,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预计达到8.1%。
分析人士认为,一方面中国是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经济体,凸显出中国经济的韧性;另一方面,中国将在多个领域进一步对外开放。这都将让中国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格局,经济增速或将超出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