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国民经济成绩单3月15日正式出炉。基于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和基数效应共同作用,1-2月,工业、消费、投资、进出口等多项宏观数据“开门红”,同比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业内指出,开年以来,国民经济保持恢复性增长,经济企稳回暖信号强烈。市场预期和信心也在增强。展望全年经济走势,不管从经济恢复态势来看,还是从要素支撑、政策支撑来看,中国经济有基础也有条件延续稳定恢复态势,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1-2月份国民经济保持恢复性增长,积极因素继续增多。受2020年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影响,主要指标同比增速较高,扣除基数影响,主要指标增势平稳,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
“1-2月经济保持良好态势,供需两端均有不俗表现。”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就地过年”使得工业生产淡季不淡。在内需方面,就地过年对消费的影响较预期更为乐观,体现国内需求的强劲恢复韧性,是对工业生产的重要支撑。外需向好是有力支撑,就地过年利于订单加速交付。
数据显示,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并好于市场预期。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1%,比2019年1-2月份增长16.9%,两年平均增长8.1%,为近年来同期较高水平。
“工业生产的超预期增长,一方面由于国内经济稳步复苏向好,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PPI加快回升,企业盈利修复加大生产力度;另一方面,近期海外经济体复苏势头较强,带动出口需求增加带动制造业生产加快。”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三驾马车”即消费、投资、外需也都不同程度向好。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8%,比2019年1-2月增长6.4%,两年平均增长3.2%;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5.0%,比2019年1-2月增长3.5%,两年平均增速为1.7%;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2.2%,其中,出口增长50.1%。
对于同比指标呈现大幅增长,刘爱华表示,这是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和基数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她指出,去年二季度以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持续显现,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此外,外部需求有所改善,主要经济体制造业景气度回升,带动我国出口快速增长。就地过年则对工业生产起到提振作用。另外,从统计上看,上年同期基数跌落影响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