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要以什么为抓手推进工业经济发展?一个关键词——产业链供应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并作出一系列部署。
肖亚庆表示,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拥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产业规模和配套优势明显,产业链供应链有较强韧性,但仍存在基础不牢、水平不高的问题,一些基础产品和技术对外依存度高、关键环节存在 “卡脖子”风险,高端通用芯片、机器人高精度减速器等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这些问题是我们建设制造强国必须要啃下来的 ‘硬骨头’。”肖亚庆说,工信部将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补短板。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聚焦产业薄弱环节,开展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的工程化攻关,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锻长板。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聚焦产业优势领域深耕细作,培育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
——强企业。支持大企业做强做优,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 “链主”企业,支持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能力,形成一批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把握一个机遇——数字经济拓出新空间
面对疫情挑战,数字经济极大拓展和增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回旋空间和韧性。
肖亚庆认为,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正进入迭代演进、融合创新加速的新阶段,要牢牢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
建网络、打基础,5G很关键。
他说,要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尽快完成5G地级及以上城市深度覆盖,并逐步向有条件的县镇加速延伸。同时,与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共同推进5G应用试点示范,推动培育5G应用生态。
在产业数字化方面,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深化 “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聚焦10个重点行业,形成20大典型工业应用场景,争取在更多工业企业落地。
“我们在积极营造5G应用发展良好环境的同时,也要保持耐心、留出空间。相信不久的将来,5G将带来令人欣喜甚至意想不到的变化。”他说。
做好服务 “加减法”——帮助中小企业渡难关
保市场主体的关键是保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
肖亚庆说,面对疫情严重冲击,我国果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做好税费和欠款的 “减法”、信贷和服务的 “加法”,全力助企纾困。
比如,加大国有企业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账款清偿力度,2020年1至11月,全国累计清偿拖欠账款1841亿元。实施对中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等政策,惠及310多万户企业。在政策推动下,中小企业加快恢复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