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竞争与博弈加剧、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快速变革,国际经济格局将深刻改变。全球贸易摩擦加剧、贸易保护抬头、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导致国际金融加剧动荡、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对钨行业的影响深远,市场风险挑战增大。
一是国内供应总体平稳,但也存在显性风险和潜在隐患。少数矿山采选技改和资源接替项目的投产,以及二次钨资源再生利用量的增长,都对国内目前的钨原料市场带来不小的压力和风险。
二是国外钨矿开采和冶炼加工项目的投资建设,以及废钨再生利用量的增长,提高了钨原料自给能力,我国钨品生产成本优势逐渐减弱,国际钨原料市场供需格局发生变化,尤其发展中国家的钨矿山开采对市场供应冲击较大。
三是我国钨行业出口依赖度较高,国外需求风险不可小觑。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深远、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冲击,以及全球制造业下行压力增大,我国钨品出口贸易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国际钨需求恢复缓慢,国际钨市场风险加大。三季度,主要国家复工复产,市场需求有所恢复,月度出口钨品连续7个月持续下降后,8、9月份出口钨品连续2个月环比增长,但由于海外疫情出现快速反弹,出口钨品再次陷入下降,出口钨品难以恢复。据海关数据统计,10月份出口钨品(不含硬质合金,折金属,下同)1005吨,环比下降20.86%,同比下降38.78%,1~10月份累计出口钨品13292.43吨,同比下降32.28%,降幅比上半年扩大5.9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初级钨品(原配额钨品)8752.59吨,同比减少4992吨,下降38.26%,降幅比上半年扩大3.81个百分点。
高端钨产品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我国硬质合金起步较晚,基础较弱,中低端产能过剩,产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盈利能力、国际竞争力不强,与国外先进水平比较还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研发投入少、高端技术人才缺乏,前沿技术和关键领域原创性核心技术创新成果少,高端刀具配套、应用和服务能力还不强,产品精度、寿命、稳定性和加工效率还不高;关键工艺装备研发能力还不够,关键装备和控制系统仍依靠进口;我国钨产业政策、产量和价格是影响国际钨原料市场的关键因素,钨原料级产品定价权相对较高,但高端钨产品价格依然被国外控制,经济效益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差距仍然较大,市场话语权、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不强。
欧美、日韩的国际大型刀具集团基础雄厚、技术先进、创新能力强、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在高端领域长期保持领先的技术和服务优势,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等软实力强,建立遍布世界各地的生产销售服务体系和网络,并在中国设立驻办机构或直接投资建立子公司,以其先进的工艺技术、研发能力和强大的销售网络不断扩大产能和市场份额,处于高端市场的垄断地位,航天航空、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等高端刀具应用领域中的部分高精度复合刀具、高效高精可转位铣削刀具、高精度深孔钻削刀具等进口刀具仍处于主导地位。可以预见,未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钨产品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投资经营压力和风险上升
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矿产资源新政,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优化了产业结构,改善了资源效率与环境效率,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对钨矿资源开发利用产生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带来新的风险挑战。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生态红线的划定和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清理、安全环境法律法规等对钨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约束增强;钨冶炼污染防治和钨渣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处置依然面临压力,钨冶炼企业安全环保压力加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提高,露天开采矿山将面临严格审查,投资风险和成本增加;权益金制度实行后,钨矿勘查开发的投资风险和财务压力加大;环境保护税和资源税等政策的实施,企业税费负担普遍加重,环保成本增加;资源品位下降、开采难度加大、人工成本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