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三大矿山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占据全球70%的市场份额,在垄断下,矿山利益直观可见。全球三大铁矿石巨头之一力拓2019年报显示,得益于较高的铁矿石价格,当年实现利润212亿美元,同比提高17%;铁矿石业务贡献76%,即161亿美元,同比提升41%。在高额价格影响下,矿山可获利润更高。
反观我国钢铁行业,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协会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4万亿元,同比增长8.7%;销售利润率4.36%,比上年同期降低0.23个百分点。
“目前铁矿石采用的定价机制让下游的钢铁企业缺乏议价能力。矿山每年80%至90%的铁矿石是通过与大型钢铁企业签订长协的方式销售的,这部分铁矿石定量不定价。长协的价格主要以剩下约10%左右的现货销售价格决定,以当月累计量作为长协结算依据。因此,铁矿石的供应量多少、卖什么品种、以什么价格出售,主要由矿山决定。”上述业内人士说。
定价机制亟待重构
多个受访企业表示,普氏指数数据源不严谨,过分追随衍生品市场,已偏离现货价格指数的初衷。
根据西本新干线统计的数据显示,进入2020年12月以来的20个工作日内,普氏指数单日变动超过3美元/吨的就多达9天,占到近二分之一时间,甚至经历暴涨暴跌“一日游”。12月21日,上涨多达12.75美元/吨,达到176.9美元/吨,随后第二日,单日下跌9.9美元/吨。
业内人士指出,正是因为目前普氏指数定价机制不合理,才会造成指数忽涨忽跌,极易被操纵,同时也存在矿山串通下游客户,抬高招标价格等问题。
据了解,普氏指数数据来源包括电话问询等方式,向矿方、钢厂及交易商采集数据,其中会选择30家至40家“最为活跃的企业”进行询价,其估价的主要依据是当天最高的买方询价和最低的卖方报价,而不管实际交易是否发生。
“贸易商出于盈利目的显然会虚高报价,虚高的报价作为样本进入指数,就变成了矿山与钢厂的结算价。而且铁矿石的定价已经指数化,背后金融资本既参股矿山,又参股指数公司,具备炒作条件。”有关人士说。同时,由于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较低,铁矿石采购合同是以法人为主体签订,而不是以国家为主体,因而在议价过程中,国内钢厂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