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6800万吨:长庆油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长庆油田年产油气当量突破6000万吨,这不仅是中国石油工业里程碑,也是中国能源行业的里程碑事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带一路能源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教授说,长庆油田堪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压舱石”。
记者注意到,当长庆油田站在油气当量6000万吨的历史高点时,人们开始更多关注这个特大型油气田的未来。长庆油田发展潜力如何,能否持续增产,能否保持可持续发展?这些成为长庆石油人必须思考和回答的命题。
“基于资源优势的积累、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低成本模式的创新,让长庆油田在6000万吨的体量上仍具备可持续上产的潜力。”付锁堂透露说,“十四五”期间,长庆油田规划将把油气年产量提升到6800万吨,而且在2050年之前都将保持高产稳产。
长庆油田人的自信源于丰富的资源支撑和先进的技术支撑。
数据显示,目前长庆已累计探明石油储量59亿吨,探明天然气储量超4万亿方,累积了雄厚的资源基础。而在“十四五”期间,每年还要探明石油储量3亿吨、天然气储量2000亿方以上。更为重要的是,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资源量占盆地总资源量的25%,这是长庆油田未来最重要也最现实的接替资源。长庆油田在岩页油气开发技术的突破——“十三五”期间在陇东建成国内最大的页岩油开发示范基地,使得这家目前已站在历史高点的大型油气田,增加了稳步增产、可持续发展的底气。
“美国凭借页岩革命实现了从油气进口国到出口国的转变,并对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郑东华说,长庆油田的非常规技术革命,特别是在页岩油气开发上的突破,对于页岩油气储量丰富的中国无疑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事实上,在当前中国大力倡导低碳转型的新形势下,特别是在中国宣布“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后,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只是保障油气资源的接续,还包括生态环保、绿色发展。尤其是作为作业区横跨陕、甘、宁、晋、内蒙古五省区的特大型油气田,长庆油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责任重大。
“多年来,长庆油田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与油气生产同等重要的位置,积极推动能源绿色转型。”何江川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安全环保资金超过100亿元,制定了长庆油田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加快推动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林缘区、水源区、农缘区、库缘区等八种生态保护模式。先后在陕北、陇东区域启动绿色矿山、水源区保护、陇东碳汇林、生态示范区建设工程,建成“中国石油长庆林”“长庆碳汇林”等10多处大型绿色屏障,油区绿化面积达95%,仅甘肃陇东油区碳汇林面积就达80多万亩,榆林气田生产区域沙化土地治愈率达到93.24%。
作为我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长庆油田担负着50多个大中城市供气。超过445亿立方米的年产天然气量,供给京津冀地区和陕甘宁等区域,形成了安全稳定的气源地,对改善大气污染、净化蓝天、调整能源结构发挥着重要作用。自1997年正式向外供气以来,已累计生产天然气4683亿立方米,相当于替代了5.69亿吨标煤,减少碳排放物3.8亿吨,发挥着良好的生态效益。(李新民 彭旭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