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统一融合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企业或用户可以利用标识访问产品在设计、生产、物流、销售到使用等各环节,在不同管理者、不同位置、不同数据结构下智能关联的相关信息数据,是实现全球供应链系统和企业生产系统的精准对接、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智能化服务的前提和基础。
三、当前我国标识解析体系发展情况如何?
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架构已实现从0到1的突破,建成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五大国家顶级节点,南京、贵阳两个灾备节点加速建设,形成“东南西北中”布局,并与Handle、OID体系实现对接,面向全球范围提供解析服务。上线二级节点数85个,覆盖22个省(区、市)和机械、材料、石化、家电等33个行业,标识注册量超过98亿,连接企业超过9000家,日解析量超过800万次。标识应用不断深化,形成了智能化生产管控、网络化生产协同、全生命周期管理、数字化产品交付、自动化设备管理等典型应用模式,成功打通物联网设备、支付终端和标识读写设备等终端,公共应用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四、《管理办法》所指的标识服务机构有哪些?
根据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技术体系发展现状和标识解析体系建设要求,《管理办法》将标识服务机构分为五类:一是根节点运行机构,负责建设和运营在境内的根服务器,提供跨境解析服务;二是国家顶级节点运行机构,负责建设和运营国家顶级节点服务器,提供境内标识解析和数据管理服务;三是标识注册管理机构,负责面向工业互联网提供标识注册服务,涵盖Handle、OID等标识体系;四是标识注册服务机构,负责建设和运营二级节点服务器,面向企业或者个人提供标识注册、解析和数据管理等服务,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五是递归节点运行机构,负责建设和运营递归服务器,旨在保障解析服务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