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玉鸣认为,消费者对于线上购买的需求快速提升,冷链物流配送已经进入分钟级,但整个冷链物流体系发展仍跟不上变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远曾介绍说,发达国家冷链流通率基本达到85%以上,而我国只有19%;我国预冷果蔬占比一般为10%,而发达国家高达95%至100%。受制于较低的冷链运输水平,我国每年仅果蔬一项的损失就达上千亿元。补齐冷链物流短板是我国生鲜电商的当务之急。
事实上,伴随生鲜电商这一巨大发展空间的开启,冷链物流的需求正在激增。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冷链物流相关的企业注册量同比增长52%。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综合预测,今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增速将达10.3%,市场规模将达到3832亿元,冷链需求总量将突破2.65亿吨。
政策支持与行业监管并进
值得注意的是,各路资本加速布局生鲜电商的同时,冷链物流也在急补短板。今年以来,相关部门相继出台支持政策的同时,也在加大冷链行业监管力度,确保冷链不掉链。
农业农村部相关通知中提出,建设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区域性农产品产地仓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乡镇田头仓储冷链物流设施、村级仓储保鲜设施。
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相关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建设,完善低温分拣加工、冷藏运输、冷库等设施设备,强化城市社区配送终端冷藏条件建设,做好销地与产地冷链衔接,构建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首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
农业农村部还表示,预计到今年底,农业农村部将支持超过900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产品产区新建或改建1.4万个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规模将超过600万吨。
“伴随着国家支持冷链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出台,冷链物流项目纷纷上马,冷链物流相关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日前在第十四届中国冷链产业年会上表示,据预测,2020年我国冷库容量将突破7080万吨,同比增长17.1%;冷藏车整体增速将达到21.7%,总量将突破26.1万辆。
与此同时,冷链行业监管力度趋严,标准化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相关部门先后针对进口冷链食品出台多项法规和指南要求,搭建全国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监管平台。
“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物联冷链委等单位共同起草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冷链物流卫生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已于9月11日发布,将在2021年3月11日正式实施,这也是目前为止我国食品冷链物流领域首个强制性国家标准。”崔忠付说。
崔忠付表示,产业政策接连出台,行业监管提上日程,冷链物流即将从过去的散乱差向高门槛、新基建、大整合、强监管的阶段转折和转变。
行业补短板仍是未来重点
值得一提的是,瞄准冷链物流的巨大市场和突出短板,不少地方也在加快制定新一轮冷链物流的规划和计划。
近日,海南省发展改革委发布《海南省“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冷链市场需求,充分利用贸易自由、运输便利自由和零关税、低税率等制度设计,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航运枢纽、航空枢纽,努力把海南打造成为全球冷链物流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