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产能‘走出去’在2015年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一些工业园区逐渐开始建立起来,中国与中东、东南亚、中东欧等地区的国家达成了不少合作意向,一些大合同也同时‘落地’。”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主任何茂春日前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某种程度来说,2015年可以被称作国际产能合作全面推进的“元年”。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2015年前11个月,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约118亿美元,同比增长95.4%。其中装备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58.9亿美元,同比增长117.3%。高铁、核电等高端装备出口和建设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 按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说法,国际产能合作,可以将中国制造业的性价比优势同发达经济体的高端技术相结合,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优质优价’的装备,帮助他们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以供给创新推动强劲增长。这不仅可以扩大中国的开放,同时也可以凝聚全球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动力。 2015年国际产能合作有哪些亮点?中新网记者梳理了五“新”: 新文件:产能合作有了政策保障 国际产能合作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外交框架中的一项重要战略。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合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产能合作指导意见》),在提高企业“走出去”能力、加强政府引导和推动、加大政策力度、强化服务保障和风险防控等方面,提出数十条具体措施。 以此为基础,2015年国务院共有至少11个文件涉及产能合作的相关内容,从金融服务、中国制造走出去、“一带一路”等多个角度提供产能合作的政策支持。 例如,2015年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全面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水平,鼓励轨道交通等行业企业到沿线国家投资; 9月发布的“《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行动计划(2015-2016年)”中则指出,围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等战略,研究制定中国标准“走出去”工作方案,推动铁路、电力、钢铁、航天、核等重点领域标准“走出去”; 同月发布的《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则提出,支持金融租赁公司开拓国际市场,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提供配套服务。 有专家表示,2015年,以《产能合作指导意见》为顶层设计的政策体系基本得以确立,产能合作也终于迎来了一份详细的“设计图纸”。这一政策清单将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更加具体的指引。 新成果:产能合作“遍地开花” 《产能合作指导意见》中提出,(产能合作)近期要以亚洲周边国家和非洲国家为主要方向。从达成的项目来看,除了具有开拓意义的中哈产能合作继续深化外,2015年产能合作在不同大洲的发展中国家“落地生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