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呼之欲出。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召开十八届五中全会,主要议程之一是研究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近期,包括机器人的多个行业“十三五”规划已进入实质性编制阶段。业内人士认为,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将成为继2013年底印发《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后推进产业发展的又一重大政策加速器。 而今年6月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副部长毛伟明表示,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将于今年10月底完成。 我国机器人产业聚集在中低端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据国际机器人协会(IFR)统计,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27%,中国增势最为迅猛,达54%,年销售5.7万台左右,但其中自主品牌机器人销量仅为1.6万台,其他则仍然依赖瑞士ABB、德国Kuka、日本安川电机及发那科等来自老牌工业制造国家的进口。 “机器人开展了那么多年的研究,可是我们的机器人产业却依然是非常弱”。在上周五(14日)的2015第五届中国智能产业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一针见血,“我们中国的机器人技术发展了,但是没有形成产业,关节减速器、驱动系统等还是依靠进口。” 业内人士也指出,当前国内机器人产业聚集在中低端,高端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在工业界实际应用的缺乏还使得中国机器人技术难以获得突破性进展。 国务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将“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作为大力推动的重点领域之一,并在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中,明确了未来十年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重点。 等待机器人技术拐点 在第五届中国智能产业高峰论坛的机器人分论坛上,行业内的创新者们面对着一个共同的尴尬——硬件技术的发展正处于初始阶段,技术突破是全球范围内的一大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