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公布的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企业人士也看到了银行贷款的变化。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离不开此前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定向引导和支持。
北方一家企业财务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一个明显的感受是,银行由上而下针对普惠金融的大力推广,特别是大力推行针对中小微企业相关的贷款政策。
2019年以来,央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推动降低小微企业融资实际利率和综合成本。
其中,央行开展两次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TMLF),合计操作金额超过5000亿元。具体而言,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第一季度TMLF操作,操作金额为2575亿元,以优惠利率为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来源;4月24日,央行又开展了二季度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操作金额确定为2674亿元。
此外,央行还通过增加支小再贷款额度等多种定向支持方式,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其中,在今年7月31日,央行决定增加支小再贷款额度500亿元,重点支持中小银行扩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 发挥精准滴灌作用,引导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根据央行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支小再贷款余额为2267亿元,同比增加1323亿元,创历史新高。
值得关注的是,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此前在相关发布会上介绍,今年宣布实施了“三档两优”的存款准备金率新框架,主要是将聚焦当地、服务县域的农村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信用社并轨,降到8%,分三次实施到位。有1159家农村商业银行享受到了这次的定向降准政策,释放的长期资金大约三千亿元,释放的资金全部用于发放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
在多项政策支持下,今年上半年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有了明显降低。根据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9年1月份-6月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6.82%,较2018年全年平均水平下降0.58个百分点。其中,大行发挥了“头雁”作用,截至2019年6月末,五大行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78%,较2018年全年下降0.66个百分点,再加上承担或减免信贷相关费用相当于降低其他融资成本0.57个百分点,合计已超过1个百分点。
利率市场化改革近期同样走出重要一步。8月17日,央行宣布,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
在未来货币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方面,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分析,短期内,需要保持货币和信用市场足够的流动性。长期而言,今年很可能会基本完成利率市场化进程,而近期新的LPR形成机制确立是重要一步。他指出, LPR及未来的一系列利率市场化进程是降低小微等实体融资成本的重要方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向东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望进一步理顺,而且还会有更有效的办法出台降低实际利率和融资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