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及周边和汾渭平原秋冬季大气治理攻坚方案明确,分类确定各城市PM2.5浓度和重污染天数控制目标 秋冬季大气治理避免简单粗暴措施 今年秋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治理目标首次分为两个阶段,10-12月,该区域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63微克/立方米以内,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平均控制在5天以内;2021年1-3月,区域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86微克/立方米以内,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平均控制在12天以内。其中,北京前一阶段PM2.5控制目标为45微克/立方米,后一阶段为54微克/立方米。 本月初,《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正式印发,为今年秋冬季重点区域大气治理给出路线图。今年创新性设置了分段目标,方案还明确,被评为绩效A级和引领性的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可自主采取减排措施。 为何首次设置阶段性目标?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压力下,大气污染防治有没有特殊考虑?是否会大范围停工停产?昨日,新京报记者专访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相关负责人。 污染越重目标越严 新京报:今年攻坚方案与以往有何不同? 负责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十三五”规划、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收官年、“交账年”,同时又面临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今年的攻坚方案在继承过去行之有效工作基础上,根据这些特殊的形势也有所调整。 目标方面,创新性地提出分段控制目标,主要考虑是2020-2021年秋冬季横跨“十三五”和“十四五”,2020年一季度空气质量受疫情因素影响较大。因此按照巩固成果、稳中求进的原则,充分考虑2020年一季度空气质量的疫情影响,将2020-2021年秋冬季目标设置为两个阶段,分类确定各城市的PM2.5浓度和重污染天数控制目标,污染越重目标越严,对“十三五”目标完成进度滞后的城市进一步提高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