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沿江、沿边、沿海,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发展进程中,丹东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不动摇,努力使绿色成为城市最厚重的底色、最鲜明的特质和最持久的优势。
加强污染防控治理,守住绿色发展底线。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理念,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严格执行国家环保和产业政策,强化污染源头控制,严把环境准入关,对损害生态环境的项目一律不引不批不上,决不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一时一地的指标增长。淘汰落后产能,建立重点排污企业名录,进行依法管理。认真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重要决策部署,以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抓手,集中力量攻克群众身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大力实施环境保护工程,坚决打好蓝天、碧水、青山、净土、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全面落实“河长制”,建立法规管林、全民护林长效机制,在全省率先实施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深入开展鸭绿江流域环境整治、城市内河治理、取缔黄标车、拆除燃煤小锅炉、秸秆禁烧等多项环保行动,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河流平均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位列全国第20位、东北地区首位;空气质量始终位列辽宁省首位;森林覆盖率达67%,人均森林蓄积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林地面积居全省首位。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厚植绿色发展优势。积极向绿色要效益、向绿色要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林产业,推广优质稻米、坚果、小浆果等种植养殖产业,加强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和林下经济建设,推动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工作。加快工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持续推进轻工业名城建设,积极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仪器仪表等生产基地建设,不断发展壮大满族医药等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形成边境、红色、生态、温泉、江海五大旅游集群,春赏桃花观海鸟、夏踏海浪玩漂流、秋赏枫叶摘鲜果、冬滑冰雪泡温泉的四季旅游各具特色,赴丹东旅游人数和全市旅游总收入连年增长,“山海江田 灵秀丹东”城市旅游品牌持续叫响,现拥有国家、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级旅游景区等35处,景区景点面积占全境国土面积十分之一,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宜居中小城市;宽甸县被确定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大梨树村被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统筹城乡规划建设,打造绿色发展家园。从城市规划入手,严禁沿江一线建设高层建筑,严控老城区新增高层建筑,严禁随意破坏拆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历史建筑。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的思路,逐步调整城市用地结构,为城市未来发展留足空间。认真开展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厕所革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编制、完善城市园林专项规划,将城区绿化工作作为十大惠民工程之一,着力打造“出门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良好生态环境,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不断扩大城市绿色规模。积极培育绿色文明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持续开展全民共建生态绿色家园活动,营造崇尚生态文明新风尚。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夯实绿色发展根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工作,出台实施《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丹东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提升环境保护法治化水平。建立完善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制定关于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和保护一系列文件并推进实施、强化执行,严格用制度管权治吏、护蓝增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