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8%,涨幅与上月持平,前八个月CPI平均涨幅2.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下降0.8%,降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在影响8月CPI的食品因素中,鲜菜价格同比转降,鲜果价格涨幅也明显回落。对于备受关注的猪肉价格,中央多部门近日接连发文促进生猪稳产保供,地方也在密集出台相关举措。商务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上周(9月2日至8日)猪肉价格涨幅已经放缓。 专家表示,当前物价预期整体平稳,多个抑制物价上涨的有利因素显现。多方发力下猪肉供应将稳步增加,带动价格企稳。加之其他新涨价因素压力不大,整体CPI上行压力可控,全年将维持在3%以内,预计在2.5%左右,不会扰动货币政策。 前八个月CPI平均涨幅2.4% 数据显示,8月CPI环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2%,非食品价格上涨0.1%。“食品中,猪肉供应偏紧,(8月)价格上涨23.1%,涨幅比上月扩大15.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62个百分点。时令瓜果大量上市,鲜果价格下降10.1%,影响CPI下降约0.22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沈赟表示。 同比看,8月CPI上涨2.8%。1至8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其中,8月食品价格上涨10.0%,涨幅比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93个百分点。 “从结构上看,CPI上涨动力主要来自于食品。”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说,非食品CPI当月同比上涨1.1%,涨幅较前值回落0.2个百分点,创2016年5月以来的新低。 沈赟表示,据测算,在8月2.8%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6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2.2个百分点。 此外,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核心CPI同比再度回落。8月核心CPI同比继续下降至1.5%,是2016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多方发力促生猪稳产保供 8月物价运行中,猪肉价格仍是各方关注焦点。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8月下旬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招,促进生猪生产保障猪肉供应,稳定猪肉价格。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意见提出,要稳定当前生猪生产,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加大生猪生产扶持力度,并在加大金融政策支持,保障生猪养殖用地,强化法治保障等方面做出具体安排。在此之前,8月21日和9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都对猪肉保供稳价进行部署,提出适时启动对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全国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迅速采取有力措施稳定恢复生猪生产,确保猪肉供应和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部委层面,近20天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银保监会、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等多个部门接连发文出招,从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模养殖、农机购置补贴、中央预算内投资、贷款贴息、养殖补贴、用地审批、运输便利、信贷和保险支持等多方面予以大力度支持。 各地也在积极行动。截至目前,已有黑龙江、重庆、安徽、河北、四川、江苏、山东、福建、辽宁、广东等十余省份出台促进生猪生产、确保生猪供应的详实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