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9日公布的4月份金融数据显示,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信贷和社会融资增量均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其中,当月人民币新增贷款为1.02万亿元,同比少增1615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3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4080亿元。
这组数据引发思考:4月份金融数据下降,是从一季度的热潮中回归了理性,还是另有缘由,导致实体经济对信贷的需求减弱?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继3月信贷、社融放量增长之后,4月其实算是回归正常水平,增速基本合理,且单月数据变动为正常现象,应该拉长观察周期再作判断。而且,细剖信贷结构,4月中长期贷款占比较3月有所回升,结构出现了一定改善,实体经济对信贷的需求依然稳健。
社融增速回归正常水平
经历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高增之后,4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有所回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社融增速与GDP名义增速基本匹配,整体上看,继3月信贷、社融放量增长之后,4月逐渐回归正常水平。
“单月数据的上上下下是正常现象,过于关注单月数据的波动就像‘雾里看山’,会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很显然,更应该拉长数据的观察周期,以便将无益的波动滤除。”光大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表示。
在信贷和表外融资单月有所波动的同时,债券融资保持基本稳定。其中,企业债券单月融资额为3574亿元,较3月小幅增长,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单月净融资额为1679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871亿元。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单月波动并不改变社融长期企稳趋势。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后续受益于地方专项债的持续发行、非标融资的逐步回暖,以及人民币贷款在结构改善下的稳健增速,社融将继续改善。
货币环境方面,温彬认为,目前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的稳健中性基调并没有改变,未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量”的适度和“价”的合理,仍是经济“稳增长”的关键。
中长期贷款占比有所提升
从整体贷款结构来看,中长期贷款占比较3月有所提升,从3月的66%升至69%。居民部门当月新增贷款基本保持平稳,尤其中长期贷款增量表现良好。张旭认为,这表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质量在提高。
具体来看,当月居民部门新增贷款总额为5258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为416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22亿元,而企业部门新增贷款总额为3471亿元,票据融资达1874亿元,较3月反弹力度更大。
对于居民中长期贷款保持较高增量,招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认为,受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回暖影响,居民按揭贷款需求旺盛。但出于对地产弱周期的判断,市场基本认为,未来居民贷款增速或有小幅下行压力。
而企业部门单月新增贷款量则有所下降,其中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新增量分别同比下降2154亿元和1845亿元。而票据融资增量则同比上升1851亿元,上述研究团队认为,这主要受到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影响。
事实上,企业贷款短期回落在市场预期之中。诸建芳认为,后续对贷款增速无须过于悲观,4月PMI仍在景气区间,整体经济企稳仍有支撑,贷款总额尤其是对公贷款增量后续将逐步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