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岛(002069,SZ)海域处于世界公认最适宜海洋生物生长的纬度,因强大资源优势,素有“海底银行”之称,但“银行”也会突然“抽贷”,獐子岛的虾夷扇贝就因拥有神秘的“失踪术”让这座小岛四年内在资本市场两次掀起信任危机。
2018年1月30日晚间,獐子岛突然披露扇贝存货异常影响业绩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于2月1日登上“海上田园”獐子岛,并获悉当地虾夷扇贝早在2017年11月就开始大面积死亡,这与獐子岛公开披露的信息大不相同,也引得外界对于獐子岛虾夷扇贝真实死亡时间及獐子岛信息披露合规性的质疑。
对獐子岛利润贡献不菲的虾夷扇贝为何突然死亡?在前次“扇贝失踪”事件后,獐子岛曾年投入千万元做海洋监测,为何仍无法预警?《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多位大连本地核心科研机构人士,试图揭开獐子岛“扇贝失踪谜团”的冰山一角。
去年11月出现大量死亡扇贝
大连港到獐子岛港每天8点有一班客运轮船,这座被上市公司称作“世外桃源”的小岛,海水清澈见底,偶有渔船往来。2月1日下午4点,上市公司獐子岛捕捞扇贝归来的渔船正在码头装卸,它们紧靠着一艘大船,一篓篓的扇贝被吊装到大船上。
不同于海面风平浪静,“风暴”起于2018年1月30日晚间,獐子岛宣布公司股票自1月31日开市起停牌,同时披露正在进行底播虾夷扇贝的年末存量盘点,发现存货异常,预计导致公司2017年度全年亏损,年度业绩预测亏损5.3亿~7.2亿元。一时间市场哗然,认为2014年“冷水团事件”或将重演,而随着事件的推进,人们对于上市公司是否知悉扇贝的真实死亡时间产生了怀疑。
2月1日,一位獐子岛船员透露,2017年11月份他所在船只捞上来的扇贝确实存在大量死亡的情况,直至近期捞上来的扇贝还有不少死亡,但相比去年11月的数量已经大减。另一位船员则表示,当日其捕捞上来的扇贝仍有三分之一左右是死亡的。而对于死亡的扇贝,公司的处理方法是“再扔回海里”。
需要说明的是,记者2月1日在码头仅看到一艘运输船,并没有目击处理死亡扇贝的情况,但有獐子岛村民向记者展示处理死亡扇贝的视频。
有船员还表示,獐子岛在2017年5、6月份的时候,捕捞上来的扇贝就已经出现死亡的情况,但那时候死亡的数量较少。
而上市公司獐子岛在2017年10月25日公布了秋季底播虾夷扇贝抽测结果,结论为“尚不存在减值的风险”。此后,獐子岛还在2017年12月组织投资者海上参观扇贝播种,同样没有发现异常。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11月13日~12月19日,獐子岛第二大股东和岛一号基金却分四次抛售獐子岛股票199.85万股。
獐子岛是否提前获知虾夷扇贝死亡情况却瞒而不报?记者多次致电獐子岛多位高管及证券部,但电话无人接听。证监会系统相关监管机构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将围绕“信息披露合规”问题对獐子岛此次事件跟进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