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不记得去过中国多少次了,每次去都有新的体验,尤其是近几年中国科技的发展成就,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自2003年起,我开始奔走于中印两国友好合作事业,先后多次组织印度访问团到中国考察,被人戏称为外交界的“劳模”。中国科技突飞猛进,正在形成科技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良好局面。中国应该为此骄傲,非常棒!这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日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康奈尔大学等机构联合发布了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的国际排名从2016年的第25位升至第22位,是唯一进入前25名的中等收入国家。这表明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差距正在逐步拉近。除了我体验到的高铁、共享单车、支付宝、网购等“新四大发明”外,中国在其他科技领域同样成绩不俗:仅在2017年,中国在航天航空、人工智能、深海探测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批世界瞩目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科技近几年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既是近40年经济发展累积的结果,也是中国政府高瞻远瞩战略筹划使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牢牢把握住这个信念,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有效支撑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功推动中国产业迈向中高端,形成新增长动能。
中国政府这几年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和投入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面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在政策层面,中国政府及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发展。在投入方面,“十三五”规划将中国研发投入提高到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2.5%,科技推动经济增长达到60%。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专利拥有量突破100万件,技术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上升到56.2%。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在湖南农村,我看到农民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来种田,新型农机具、农药和土壤配方让我眼前一亮,真切体会到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科技创新正成为中国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结构的重要支撑和不竭动力。反过来,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也为科技创新培育了土壤,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的局面。
当今社会,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掌握转型发展的主动权。随着劳动力、原材料和环境保护等成本的持续上升,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也在发生变化: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少而弱化,但人口素质提升正在形成新的比较优势。中国要解决转型升级的难题,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科技创新是根本性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