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继续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作用。”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3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年度报告发布会上说。
中国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
“最近10年,中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了41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做到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解振华说。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3次缔约方大会将于11月在德国波恩举行。解振华说,《巴黎协定》所标志的全球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潮流并没有停止。“中国对今年会议的预期,一是希望各国兑现2020年之前的承诺和采取切实行动;二是要设计好2020年之后的制度安排,为共同保护地球家园作出实实在在的努力和贡献。”
他强调,中国政府将本着对中华民族福祉和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承担与中国发展阶段、应负责任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采取有力度的行动,为保护全球气候环境作出贡献。
经济增长和碳排放脱钩趋势初步显现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经济增长和碳排放脱钩的趋势初步显现。有望超额完成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并且为实现2030年目标打下良好基础。”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负责人李高说。
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我国将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这一约束性指标。李高说,2016年我国碳排放强度下降了6.6%,今年前三季度又进一步下降了4%左右,目前实现“十三五”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的态势比较好。
他说,我国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服务业继续“领跑”经济增长,工业向中高端加速迈进,工业领域去产能成效显现。节能降耗成效显著,2016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5%,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又下降了3.8%。能源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十三五”以来,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下降超过3个百分点。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进展良好
按照《关于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我国将于今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李高说,目前全国碳市场建设总体进展情况良好。“我们有信心按照既定的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完成好碳市场建设的相关工作,切实发挥碳市场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作用。”
李高说,2011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在北京等7个省市组织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纳入交易的有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截至2017年9月,累计配额成交量达1.9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45亿元人民币,试点范围内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呈现双降趋势。
李高说,我国坚持将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定位,在碳交易系统运行过程中避免过多投机、避免出现过多金融衍生产品。在全国碳市场建设过程中坚持稳中求进,按照市场导向、政府服务、协同推进、广泛参与、统一标准、公平公开的原则,分阶段稳步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