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以来,市场资金面一片惨淡:利率上Shibor、银行间质押回购等各品种价格全线齐飙,资金供需严重背离;交易市场上非银机构跪倒一片借不到钱,农商行顶格难借,而大行惜命不放血。
据券商中国,尽管央妈这两天已经砸下2300亿,甚至昨日单日净投放一举创下三周新高,然而这还是没能缓解市场流动性的枯竭。市场上甚至还出现了少有的机构违约传闻。事实上,本周以来,资金面就异常紧张,R007最近三天上涨了68BP到达3.89的高点。
据券商中国援引业内交易员称,券商和基金已经到了四处“跪借”而借不到钱的程度。
所有群都在跪(借),一整天几乎都借不到钱。以往也有过几次钱紧,但都是过了中午就陆续会有人出了,今天都没有。到了尾盘才零零散散有人往外出,量都不大, 应该是之前多借了几千万的,愿意再往外拆点。关键是那会根本来不及了, 前台谈好后后台要审核再批复,一下子五点就到了,根本平不了(头寸)。
基金券商万年借 ,今天最承压的就是他俩了。事实上大行和保险机构账上还是有现金头寸可以调剂的,不过今天都捂着不放。基金和券商比较可怜,根本借不到。周一的情况都没那么惨,周二隔夜和一周都开始涨,一涨就涨几十个BP。农商行也不好过,都是顶格借。但问题是,再顶格也有规矩摆在那,隔夜最多3.3%,7天3.5%,可是现在的资金成本多高?全部都在5%以上。
超储率偏低是资金面紧张的主因
联合证券李奇霖认为,超储率偏低是资金面紧张的主因。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因为今年银行自身缺乏稳定的中长期资金。这个资金主要是超储,来源于四点:一是外汇占款;二是央行投放;三是法定存款准备金过多,转为超储;四是财政存款。但是很遗憾,今年上半年,无论其中的哪个因素,对超储的影响都为负。
我们算了一下,发现7月超储率可能就在1.1-1.2%左右。这是一个很低的水平了。2016年的全年平均是2%左右,最低也有1.6%,差了0.5-0.9个百分点。虽然从数字上看着不足1%,但如果考虑到数十万亿一般存款基数,这就会是一个相当大规模的金额。
昨日央行旗下媒体《金融时报》回应市场上因超储率过低而兴起的“降准”争论称,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下降是大势所趋,但这并不意味流动性收紧,对此应当持全面客观的态度加以看待。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盛松成表示,比起降准,央行更可能通过SLF、MLF、PSL等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来增加货币供应量。
我们的超储率已经很低了,应该说降准是完全可能的,但是降准最大的问题在于,第一,降准释放宽松的信号意义太强,而这与当前总体基调不符;第二,降准以后短期内是不能再升准的,不可能今天降准,明天升准。央行更乐于通过SLF、MLF、PSL等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来达到增加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央妈可能进行“填谷”式流动性投放
业内普遍预期,央行会进行“填谷”式流动性投放。
周三,为缓解市场上资金面紧张的局势,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1800亿元,单日净投放为逾三周高点。
央行上周发布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在流动性问题上,二季度报告继续强调“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但同时新增“削峰填谷”的描述。
对此,申万宏源分析师孟祥娟、秦泰评论称,“削峰填谷”稳定市场预期,下半年资金面预计好于上半年:
二季度以来,央行在金融监管协调框架下,通过多种工具手段“削峰填谷”,着力稳定市场对资金面的预期。我们认为下半年央行仍将在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基调下,通过“削峰填谷”操作稳定市场对资金面利率的预期,资金面原来表现较强的季节性松紧特征将在这样的操作模式下有所弱化,而央行的持续灵活操作和市场预期的逐步稳定,将令资金面利率整体较上半年有所下降。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也指出,央行后续可能增加OMO短期资金净投放力度:
由于市场资金面本身也受到预期等因素影响,即便央行也难以准确预测每日市场精确的资金需求量。如果在1800亿净投放后市场资金面仍然偏紧,不排除央行后续继续增加OMO短期资金净投放力度,以保证资金利率及市场预期平稳。
天风证券认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态度也会继续保持中性态度,央行很有可能继续让超储率保持在相对低位,并竭力用多种工具保持资金面的动态稳定。投资者应保持理性预期。
在中性资金面、低超储的格局下,更容易出现市场“自己吓自己”带来的自我实现。因此“信心”显得更为重要。
央行在报告中明确提出:每月中旬是多个因素叠加收紧流动性的时点,故央行净投放力度会大一些,而每个月下旬有财政支出供应流动性,从而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向主要体现为“削峰”,而对于操作尺度的拿捏还取决于财政支出的进度和力度。 并且央行很明确不希望资金面过松或过紧使得市场对货币政策态度产生“不当”的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