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今年4月中美元首海湖庄园会晤的一个重要成果,“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于19日在华盛顿举行。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与美方联合牵头人财长姆努钦、商务部长罗斯共同主持对话。在会谈中,双方原定将总结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并让中美经济合作更上一层楼,在已成功实施的经济合作基础上,进一步规划商定经济合作“一年期”计划。 脆弱的“中美蜜月期”? 国内舆论此前普遍看好此次对话,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几乎没有给予任何警告。有媒体评论甚至表示,此次会谈将展现“中美经济关系在特朗普执政期从观察磨合转向行稳致远的积极趋势”。 但会谈结果却出人意料。原定于会谈后立即举行的新闻招待会被突然取消,双方都未给予任何解释。同时,双方也未在会谈后发布联合声明,这打破了以往多年的惯例。会谈后唯一的声明来自姆努钦和罗斯,声称中方代表承认双方的共同目标是减少贸易赤字并努力共同合作来达成目标。 事实上,双方谈判代表分歧明显,在若干事项上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罗斯在会谈开局即对中国的对美贸易顺差展开激烈批评,声称尽管美国对华出口在过去15年内达到14%的年平均增长率,中国的对美出口则远远高于这个速度,已经达到美国贸易赤字的一半。因此“贸易关系的不对称和市场准入的不平等现状亟需改变”,中美贸易投资关系应该回归到“一个更加平等、公平、互惠”的状态。而汪洋则反驳,美国抱怨的不公平竞争环境源于两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冲突只会伤害双方的利益。 国际市场对此事的反应十分迅速。特朗普最近不断谈论对包括中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很多国家实施全面钢铁关税或钢铁配额的可能行,早已引发国际社会的不安。市场分析家认为,此次会谈不欢而散将导致这些政策意向在接下来的几周内落实。当天晚些时候,在被记者问及是否真有可能实施钢铁关税时,特朗普回答“有可能”。在此背景下,美国钢铁企业的股价立即攀升。 特朗普的贸易逻辑 尽管该结果与国内舆论的预期相左,但对特朗普的执政理念和对宏观经济学有所了解的人不应对此太过惊讶。需要明白,特朗普将改变美国贸易赤字作为中美双边经济关系甚至是安全关系的基础,注定是一个失败的策略。 特朗普和他的经贸团队一直是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的坚定拥护者。虽然美国国家贸易委员会主席纳瓦罗(Peter Navaro)在白宫据说已经被边缘化,但他让特朗普着迷的街头经济学作品提供的思想武器从未过气。把贸易逆差视为国家安全的大患,把购买外国货视为对民族尊严的伤害,把国际贸易与其它经济行为(特别是投资、储蓄等国内经济现象)视为各自独立而不相关的部分,把国际贸易与国内工作机会强行捆绑(尽管违背国际经济学基本常识),对自给自足有强烈价值偏好,相信闭关锁国可以带来市场繁荣——这些都是贸易保护主义最基本的教义。对特朗普来说,这些教义逻辑上简单易懂,价值观上又充满吸引力,可以成为绝好的政治动员工具,自然是决策的最佳指导方针。 不幸的是,依据这些教义来理解美国经济和国际关系只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美国的贸易赤字,从根本上来讲,并非源自中国或任何国家的贸易倾销,而是源自美国长期以来的低储蓄率和投资需求之间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背后原因复杂,但美国国内经济结构和产业政策选择,美国社会的储蓄和消费习惯,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独特地位等,都是美国贸易赤字背后的结构性因素,不会随着中国或其它国家减少对美出口而消失。因此也不可能允许特朗普在短时期内改变贸易赤字。 但特朗普和他的经贸团队对这些背景和知识并无多少了解,也不会太感兴趣。人们一个普遍认识误区是认为,像罗斯和姆努钦这样的华尔街精英应该会理解这些宏观经济学知识而说服特朗普。但事实并非如此,就像经济学家鲜有能够理解掌握如何操控华尔街,政治学家也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政府官员一样。更关键的原因在于,这些人只是助手,服务于特朗普。他们知道自己在这个位置该说什么话。所以他们是否理解这些问题本身并非关键。关键在于他们的上司想听什么。毕竟,特朗普上台依赖于用贸易保护主义(也称为经济现实主义)煽动他的民粹主义,而理解这些宏观经济学所需要的理性思维对于他吸引他的基础选民(很多这些人习惯于把对生活的不满归咎于外国人和外来移民)只会有害无益。 无论是出于知识匮乏还是政治策略,特朗普把贸易赤字视为国际安全威胁,把对美贸易顺差国视为美国的敌人,是他的一个必然选择,尽管这个选择与现实相冲突——事实上,通过逼迫贸易对手主动减少对美贸易或大量购买美国货而不从内在结构上着手解决问题,这种做法会把美国政府陷入到一个必然失败的境地,因为几乎所有影响美国国际贸易的因素都与这个选择格格不入。一个说明问题的例子是,特朗普用国家安全为借口来推行保护主义措施,而不是利用与贸易相关的法律来解决问题,已经在美国商界引起不安,让人担忧由此引发的反弹带来国际贸易冲突。 特朗普的交易思维 特朗普决策思维的另一个特点是他所谓的交易思维。他相信贸易和安全这两个政策领域可以相互置换,用其中之一来做砝码,换得另一个领域的成果。这个逻辑看起来并无不妥。但一个理性的政治家通常会把贸易作为一个妥协工具来帮助缓和安全上的紧张关系,而非相反。特朗普把贸易作为“大棒”来实现安全上的目标,用贸易威胁来逼迫对手在安全领域就犯,其结果只会让安全关系更趋紧张,因为安全领域的利益和立场通常因回转空间狭窄而难以妥协,所以才需要贸易这个“胡萝卜”来缓解。 但特朗普反其道而行之。他相信中国在帮助美国制约朝鲜方面可以如他所期望的全力配合,否则用贸易相威胁即可奏效,却没有认识到,在朝鲜问题上两国尽管有相同的利益诉求,但合作空间有限,在现有的地缘政治背景下难以吸引中国做出特朗普所期待的激烈的政策转向。与此同时,中美间过去几年来努力建立起来的有限的合作领域,特别是解决伊朗核问题和解决全球气候变化,被特朗普最近的行为几近摧毁,进一步让美国失去用来吸引中国的“胡萝卜”,反倒让中国感觉美国“大棒”挥舞不停。 对中美经贸关系也不必悲观 换句话说,此次会谈分歧明显本不应该让人惊讶。特朗普上台后的头几个月内比较友好的对华贸易政策是基于不现实的政治和安全期待。由此而来的“中美蜜月期”也自然是国内舆论的一个幻觉,源于对特朗普本人和他的团队的错误解读。而他的经济学知识的缺失,他的陈旧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他的机会主义的政治谋划手段,都让他把贸易赤字置于一个与现实相冲突的政策位置,也因此让中美经贸关系始终处于一个危险的、至少是不稳定的状态。 对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人而言,对特朗普的一个不成功的预测是他没有在上台伊始即开始像奥巴马在2009年初那样立即签署“买美国货”法令来谋取政治资本。国内矛盾和朝鲜半岛变局显然打断了他的规划,而解决朝鲜问题的难度又迫使他转向中国的帮助。但他发动贸易攻势的逻辑和动力并没有因为朝鲜问题的干扰而消失,只不过临时退位给更急迫的目标。 在特朗普的个性驱使下,“蜜月期”可能会不期而至,也会转瞬即逝。但中美关系在特朗普执政期内“行稳致远”恐怕是中国难以企及的目标。目前为止,特朗普政府仍然没有任何全面的对华经贸政策,除了习惯于使用比较模糊的威胁言语。更何况,稳定和可预期本来也绝非特朗普的生存之道。在这种状态下希望特朗普能顺应中国人自己的习惯和喜好,用外交礼貌来掩盖利益冲突,本身是中国舆论对特朗普的一个极大误判。 这并不是说中美关系在短时期内会有地震海啸发生。也不是说本次会谈是一次失败。对于“结果导向”思维的特朗普政府来说,此次会谈确实令人失望,否则特朗普不会轻易放弃一次推文吹嘘的机会。但对中国来说,从一个长远的、制度性的视角来看,会谈如期进行并会继续进行下去本身就是成功。尽管此次会谈没有实质性突破,但也没有破局,一年期计划仍然在商谈的日程上。承认分歧的存在并努力弥合更是一种进步。所以中国有理由像新华社7月20日的报道所认为的,此次对话确立了中美经济合作的正确方向,美方声明中强调中方认可美方提出的“平衡、公平、互惠”的贸易原则也显示出双方取得了共识。 几十年来的经验和过去半年左右发生的事件证明,中美两国关系不以某一届政府的喜好而发生根本改变。如一位美国专家所言,“冷战”结束后的每一届美国政府都遵循几乎相同的路径——以敌意的对华政策始,以友好的对华关系终。甚至每一届政府结束时的对华政策都比上一届友好。 因为这个规律背后有深刻的历史和结构性原因,这些原因仍然没有失去影响,因此特朗普也很难成为一个特例。中美经贸摩擦基于结构性矛盾而难以短时期内解决,更无法让中国轻易迎合特朗普的政治需求。但同时,维系中美关系的有千万条纽带,也不会轻易被吹断。“特朗普风暴”更多的是令人不快,却难以伤人。中国需要保持警惕淡定,不要被他牵着鼻子走,而是遵循以利诱之的策略,适当做出让步,并努力维护全面对话机制这个平台来应对特朗普的即兴发挥。 但中国最应该做的是尽快完善国内市场,让中国经济和企业有足够强的能力接受国际资本的挑战,用开放竞争而不是保护来应对国际市场。这并不能满足特朗普的个人和短期政治需求,也无法改变美国经济和美国社会面临的问题。但更为开放公平的中国市场而不是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才是美国商界真正关切的重点。这是特朗普与美国商界最大的认识鸿沟。也是让中国从长远上立于一个相对更安全的位置的最佳策略。 “中国?成都金博宝体育安卓版 金博宝app体育 指数”://www.tsjiaq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