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坚定看多中国经济的外资机构屈指可数,摩根士丹利(简称大摩)身列其中。今年情人节,大摩更是给中国送上118页的“情书”——看多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预计中国人均GDP将在未来10年内跻身高收入国家。
时隔五个月,该机构又给出了继续乐观的新理由。
本周一,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Robin Xing)现身北京,并对华尔街见闻表示,中国有可以缓冲债务问题的“三大法宝”,因此未来几年不会遇到金融冲击甚至债务危机。(另请参阅华尔街见闻6月对邢自强的访谈报道《钱荒不再来 房地产最糟糕的周期已过》)
邢自强进一步解释称:第一,债务积累的资金来源是国内储蓄,并非外债,且投向为国内投资;第二,从政府和国企来角度看,资产负债表上除了债务还有资产,比如政府拥有国企股权、土地储备等,因此债务占资产比例比西方很多国家低;第三,虽然政府债务尤其是基建相关债务有所上升,但制造业债务杠杆率略有下降,诸如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产能过剩行业债务占总债务比率减少。
他预测,中国债务积累的步伐将会放缓,可能到2030年逐步见顶。
“1998年至今的20年间,中国债务占GDP的比率波动有周期规律,即外部环境变好、私人部门产能投资恢复、国企产能投资缺口剪刀差缩小的时候,我们可以控制住债务上升速度和斜率。因此,中国债务占GDP比率的上升步伐会从过去三年平均每年20%放慢到10%。2030年,这个比率在340%左右,相当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这与膨胀到400%以上引发债务危机的悲观情形不同。”
实际上,债务风险再次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刚刚过去的周末,五年一次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并首次出现“终身问责,倒查责任”的提法。
房地产与信贷周期关联减弱
对于近期中国经济走势,邢自强的判断包括:紧缩措施将导致公共投资与房地产市场走缓,但被强劲的外部需求和民间投资的复苏部分抵消;增长驱动力转向低信贷密集型制造业;非商品价格为PPI通胀贡献了更大比例,虽然CPI略显疲软,但核心CPI持续上行。
值得注意的是,他特别提出:本轮金融周期中房地产投资增速对信贷脉冲的反馈较弱。
据了解,信贷脉冲是以信贷增量占GDP比重计算,主要是强调支出也是一种资金流,因此应该和信贷增量做出比较,由德银经济学家Michael Biggs于2008年首次提出。
邢自强对华尔街见闻表示,中国信贷脉冲与国企投资增速是正相关,但与出口增速、私人部门投资增速、房地产投资增速关联度很弱。
“历史上,中国房地产比较依赖信贷周期,即信贷放松时,地产增速会加速。但从2015年以来,双方关系变得更加微弱。主要2014-2016年销售不断上升,地产商比较谨慎,政府也在控制土地供给,每年新开工的11-12亿平米数量明显低于卖出去的14亿平米销售量。而且这一轮房地产新开工量并未大举上来,整个供给相对谨慎,减缓了库存的状况。”
最看好三四线城市消费动能
对于长期中国经济前景,邢自强预测“2017年-2030年,中国三分之二的消费增量将来自于三四线城市”。
他给出了三大理由:未来城市人口增量的80%将产生于三四线城市;2030年一线与三四线城市人均收入差距将收窄至36%(2016年是45%);三四线更合理的房价与户籍政策将提高消费倾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