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7月16日表示,实体经济的降杠杆并非单纯地降低杠杆率,而是应该降低企业流动负债。
他在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2017国际货币论坛”上并称,单纯地缩小规模就是缩小整体经济运行规模,会导致就业、GDP出现问题,因此应该调整债务的期限结构,用中长期负债去替代流动负债,从而走出困境。
“资产负债表上面是流动负债、下面是中长期负债,所以要发挥准资本的功能来降低资产的流动量。”他说。
他并称,要解决中国的融资难融资贵,就必须有效的发展中长期甚至于更长期的债券。
他同时指出,中国债券市场的无形市场发展尚有欠缺。无论是交易所市场,还是银行间市场还是柜台市场,中国习惯了有形市场,实际上债券市场很大程度上是无形市场。
以下为王国刚发言全文,仅供参考:
债券市场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讨论这个话题比较多的国际环境,从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金融的双向开放,如果这个话再往前讲1999年出这个课题,强调说金融比较多的讲对外,但是对内开放程度远远不够,如果国内不能有效的解决,市场不成熟对外开放是很难的,债券市场在中国境内有许多的问题,我讲其中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这些年大家都知道一件事,说实体企业要去杠杆,把实体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状况、资产状况做个简单分析,大致上从2013年到2016年他们的资产负债率从58%到55%,所以是降的过程。他们的负债大约20%是正常商业往来中应收帐款,返过来一句话80%是从金融部门获得的债务,而这些债务如果说和海外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相比应该说不算高,金融市场中获得的债务或者金融业上所获得的债务占整个资产负债的40%,不算高,为什么我们觉得高呢?我们的债务基本上是从银行,银行都是短期债务,我们在讲资产负债率的时候通常是一个总称而并没有分清楚,应该为资产流动负债率和资产中长期负债率,海外的跨国公司大量的负债是中长期,流动负债所占比例整个当中并不高,而我们不是。
实体面上要降低的不是简单讲的杠杆率,而应该是流动负债这块。要降低规模又不能缩小,因为规模缩小就是整个经济运行规模缩小,就业、GDP的问题多了,就应该调整债务的期限结构,用中长期负债去替代流动负债,从而走出我们所讲的困境。中长期负债就得用债券市场来做,用债券来做,在座的都知道五年期银行是做准资本使用的,资产负债表上面是流动负债、下面是中长期负债,所以要发挥准资本的功能来降低资产的流动量,这是很基本的算法,这样需要大量像国债。这个过程中也经常会讨论到一件事,融资难、融资贵的小微企业,不仅小微企业如此,中国的大型企业也是一样,大型企业只是跟小微企业相比,他们的融资价格便宜,但是如果和能够发债相比,五年前的债券,他们拿一年期贷款也多了一点到两个百分点依然是贵的,改变这种状况让他们去发债,银行的贷款额度到哪去呢?就要往小微企业倾斜,对任何一家银行信贷业来讲,要解决中国的融资难融资贵就必须有效的发展中长期甚至于更长期的债券,因为现在像养老金等等的长期资金缺乏长期的对应资产。
第二个问题,债券问题我查了一下,我们没有任何文件有没有任何领导人说过,公司债券不能向城乡居民发售,但是现实中我们碰到这样的居民,城乡居民买不到公司债券,2014年11月22日开始降息一年期从3%降低到1.5%,降低的力度很大,但是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从48万亿一般达到62万亿,因为钱没地方去只好是存款,那只是存贷款利率去行政化还没去完,因为作为市场资金的主要供给者没有选择权,市场上只能存款,还谈什么利率市场化呢,中国这样金融体系中的架构是这样的状态,我们的对外开放价格体系是不完整不成熟的,对外开放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这样的市场本身在发展,无论是交易所市场还是银行间市场还是柜台市场我们习惯了有形市场,实际上债券市场很大程度上是无形市场,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把债券市场的无形市场这块发展起来,可能要比仅仅关注有形市场重要得多。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