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穿透式监管逐步推进,底层资产和违规加杠杆行为将无处藏身。
据21世纪经济报道,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有限公司已于日前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银行理财产品的穿透登记工作,要求银行理财资金购买各类资管计划、与其他金融机构签订委托投资协议方式投资的情况,必须通过理财登记系统对底层基础资产或负债进行登记。
报道援引东北地区一家股份行金融市场部人士称,“无论是通道业务、还是委外业务,底层资产将进一步被监管层的穿透式严管所强调和覆盖。”
分析认为,监管要求落地后,最受伤的将是集合类资管产品和违规加杠杆的行为,且尽管市场迎来调整,监管节奏并未放缓。
华创证券屈庆、吉灵浩解读称,从监管条文的细节看,穿透性、完备性和时效性最值得引起重视:
一是对于银行理财投资特殊目的载体的底层披露要求进行了明确,要求先登记理财投资的各类资产管理计划和协议委外信息,再披露底层资产和负债信息,即执行“多层嵌套、分层登记”的要求,对于过去希望通过资管产品嵌套来规避监管的行为进行约束;
二是要求银行每周登记资管计划和协议委外的底层资产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相比此前非现场检查报表的时间要求更加严格;
三是投资集合资管计划必须披露完整的底层基础资产,不得少登或按照理财资金投资比例拆分登记,过去通过集合产品隐藏风险资产或非标资产的操作将被限制。
华创屈庆、吉灵浩进一步指出,上述监管要求落地后,最受伤的将是集合类资管产品和违规加杠杆的行为:
过去集合产品一般采取资金池的运作模式,期限错配、成本估值,且对于底层资产披露要求也不严格,成为很多银行理财资金偏好的投资品种。
在新的登记规则下,集合资产产品难以做到每周、完整披露资产清单,就回面临银行赎回压力,叠加近期证监系统检查集合产品的遗留问题,未来集合赎回压力需要密切关注。
此外,穿透登记有助于监管直接将理财的负债和资产进行匹配,过去通过多层嵌套违规加杠杆和其他监管套利的行为都将受到冲击。而且一旦穿透管理,底层资产可能很难满足本行投资范围的要求,进而整体降低理财资金对中低评级信用债的需求。
在上周国内金融市场屡现“杀跌”行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央行、银监会和新华社出面“按摩”市场情绪后,本周一中国金融市场迎来“开门红”。但在华创屈庆、吉灵浩看来,尽管如此,监管诉求不变,监管的节奏也不会放缓:
上周五银监会召开通气会作出了相对温和的表态,对前一阶段过度紧张的市场情绪进行按摩,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放慢监管的节奏。尽管有关理财产品穿透监管的政策要求过去已经提出过,但是新的细则落地速度之快还是超出市场预期,且就在银监会通气会之后。
可见监管一方面在市场情绪上进行疏导,为后续监管操作预留空间;另一方面在实际操作中依然按照既定节奏和目标推进实施。
从周一银监会披露的2017年立法工作计划通知可以看到,今年拟完成46项立法项目,远高于去年35项的目标。因此,尽管各部委在监管节奏上可能会相互协调,避免引发市场的过度反应,但是在金融去杠杆的目标落实之前,监管政策还会陆续落地,业务调整也才刚进入实质推进阶段。近期应密切关注银行同业业务收缩、集合产品赎回和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变化的实际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