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汽车变速器的基础行业齿轮行业如何演变,行业发展的大方向有哪些?这可能是困扰行业顺利前进的模糊因素。5月6~7日,在洛阳举办的“2016中国齿轮产业市场需求技术支持及产融合作研讨会”上,业内外的多位专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对未来齿轮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实质或建设性的意见。 汽车产业转型有借鉴 对于处在持续转型期的中国经济与汽车产业,齿轮行业所依赖生存的基础之一汽车产业如何发展是好?对此,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徐振宇所给出的建议是重点向韩国汽车产业学习。他介绍,韩国汽车从一开始即制定好了主要面向出口的“交叉补贴海外市场定价策略”。即由于国内市场容量的限制,韩国车企为了寻找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把在国内赚到的钱大量投资和补贴到海外市场上———其产品在韩国本土的定价通常比海外市场高,以对海外市场进行交叉补贴,以此迅速在海外尤其是中国等新兴国家市场建立起韩国汽车低价高质的声誉,加速开发海外市场。 从现代汽车公司的一项举措即能看出,在其面向海外市场的产品中,一般一辆车4~6个安全气囊都是标准配备,而其面向韩国本土市场销售的车型中,除了必备的安全气囊外,其余安全气囊却是要价不菲的选购项目。该公司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其所具有的市场影响力在韩国国内拥有了很大的市场定价权。与韩国相比,日本车企在国内的市场竞争则异常激烈,他们的策略与韩国相反,即只有将在海外市场赚取的资金投入到国内市场,才能使其获得竞争的主动权。在这一点上,韩国车企能够在与日本车企在海外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比拼时占有一席之地,是与其所采取的策略相联系的。 其实,海外市场策略还只是一方面,徐振宇教授认为,研究韩国汽车产业的成功,不得不提的一点是其“品质胜于价格,内部资金优于外部资金,内部技术重于外部技术”的核心。在这一点上,韩国车企为了追赶国际汽车巨头的步伐,在国内实现了大规模的兼并重组,这也使韩国汽车产业近些年逐步走向由扩大设备投资为核心到技术积累与开发为核心的转型之路。 机器人将成为齿轮产业新的增长点 近几年,由于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崛起,使得齿轮产业在汽车应用上的市场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一些新兴的相关产业,如机器人产业和其应用在中国的迅速扩张,使得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机器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对此,齿轮产业应如何应对,产业里的相关技术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带着这样的问题可以在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家序教授的演讲中找到不少答案。 王家序教授是该室的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主题项目首席专家。王教授认为,做好机器人产业,首先应该以中央精神为主导,为了满足我国先进制造和战略新兴产业等工程领域对机器人产业化发展的重大需求,尽可能多地占领国内外市场,必须把国产机器人技术水平和高端制造能力提高上去。 根据相关资料,2015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6.6万台;到2016年底,我国机器人保有量将超过16万台。近五年内,工业机器人需求规模超千亿元以上,市场潜力巨大。国际上有舆论认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经过多年的研发与实践,王家序教授和他的团队对此深有感触。从机器人中的核心部件同时也是与齿轮产业最为相关的部件——关节减速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看,RV减速器、谐波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及有关重要装备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础部件。目前,全球机器人核心基础部件谐波减速器、RV减速器和精密轴承市场的75%份额被日本公司所垄断。 解决机器人关节减速器的共性关键问题中,高精度、高刚度、高可靠性、长寿命、高效率、低噪声、高功率密度、智能化等高性能的RV减速器、谐波减速器和精密轴承是国产工业机器人核心基础部件迫切需要解决的共性关键科技问题。王教授愿意以自己团队的科研成果,与齿轮行业同仁们通过内联外引、产学研用和协同创新等方式共同攻克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的共性关键问题,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滤波减速器、谐波减速器、RV减速器等工业机器人核心基础部件设计制造理论、方法及产业化工程关键技术的知识产权体系、技术标准、技术系统或示范系统,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大跨度地提高国产工业机器人技术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齿轮钢自主能力已提升 对于齿轮产业的基础——材料产业而言,齿轮钢或称特种钢材的研发与生产能力,是标志着一个国家齿轮产业基础实力的主要指标之一。在此次研讨会上,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所介绍的“长寿命、低噪声、低成本齿轮制造用高端齿轮钢项目”,即是国内自主研发齿轮钢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一个典型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