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科创部副部长袁伟霞:兼并重组主导权留给企业。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重点抓好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要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措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 为此,中央财政将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据人社部初步统计,全国钢铁和煤炭行业化解产能过剩,涉及180万职工的分流安置。其中,煤炭系统约130万人,钢铁系统约50万人。 钢铁企业去产能进展如何,行业现状如何,市场和政府在其中应该起什么作用,如何认定“僵尸企业”,专项奖补资金会发挥什么作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武钢集团科技创新部副部长袁伟霞。 高端钢铁也过剩 《21世纪》:武钢近几年去产能情况如何? 袁伟霞:武钢这两三年来的产能都是减少的,减少了大概20%。今年也要定年度目标,这是由钢铁行业竞争情况和市场需求决定的。另一方面,武钢也根据市场情况,会适当增加某些市场需求较大产品的产量,比如高铁用钢这块需求大,就适当增加。 《21世纪》:去产能难度大吗? 袁伟霞:现在已经不同于过去的计划经济,没办法靠行政力量说,你限产多少,我限产多少,形成合力促进钢铁价格的稳定。现在国有、民营企业,还有一些没有登记的企业都在生产,这边开会说得好好的要限产,但实际上谁都不愿意限产,大家都为了企业经营发展,在红海中求生存。 靠市场的力量去产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中,当一些企业出现亏损时,地方政府出于当地就业、税收的考虑,可能还会有财政政策补贴。 袁伟霞:钢铁企业转型升级难度也比较大。现状是我们供给太多,不仅是低水平、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也一样过剩。 比如输气管线钢,2006年以前国内不能生产,国家组织几大央企联合攻关,到现在基本稍有点规模的企业都能生产,从短缺稀有到过剩,这是个过剩的典型例子。甚至铁路用钢,原来随着铁路的发展,生产企业面临很好的商机,但迅速就有大量企业投资建设,很多企业来争抢这块市场。 现在钢铁行业要转型升级,不仅要做行业的领头,还要比优秀的企业更优秀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