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必须要化解过剩产能,提升产业集中度,优化产品结构,加快技术创新,加大高端钢材的研发力度,加快环保设备的建设和运转,持续亏损的僵尸企业加快出清。 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粗钢产量8.04亿吨,同比下降2.3%,略低于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此前预测的8.06亿吨,为34年以来首次负增长。我国钢铁去年生铁产量6.91亿吨,同比下降3.5%,钢材产量11.24亿吨,同比增长0.6%。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据此测算,2015年中国钢材实际消费量6.64亿吨,同比下降5.4%,同样低于此前的预测值6.68亿吨。这意味着,中国钢铁市场萎缩比预想得更严重。 产能过剩、大亏损、低需求是三大原因 “2015年以来,由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尽管国家在稳增长方面持续发力,但由于下游用钢行业增速回落,特别是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大幅回落(2015年累计同比增幅仅1%),基础设施建设增速放缓,我国用钢需求出现明显下降。”分析师王国清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而在产能过剩背景下,供大于求矛盾凸显,行业竞争加剧,企业亏损严重,加上环保治理日益加重,需求下降、市场倒逼和环保加压导致粗钢产量下降。 据记者了解,我国高层酝酿制定钢铁去产能的一系列政策,也是我国粗钢产量下降的根本原因。当前,我国钢铁企业出现亏损,停产的企业较多,也是导致国内粗钢产量下降的直接原因。 “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消费增速放缓,总产能并没有大幅减少,反而在逐渐扩张,从而引起严重的过剩情况。 据机构给记者提供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粗钢产能11.7亿吨,同比增长1.74%,粗钢表观消费量7.04亿吨,同比下降4.7%。 钢铁行业研究员何杭生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十二五”期间,相关部委对于钢铁行业去产能的政策法规陆续出台,其中通过淘汰落后、环境治理、规范经营等手段,逐步压减了一批钢铁产能;但钢铁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的矛盾已经进入深水区,任务艰巨,难以有效清理、治理和把关。有的企业甚至以技术改造为名反而扩大产能,导致现有措施的压减空间已越来越小,难度越来越大,而后期的债务处理、职工安置等问题的积累风险也逐步提高。 从国家统计局的8.04亿吨的产量计算,2015年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为68.72%,产量过剩1.02亿吨。即使在2014年我国共淘汰了炼铁2823万吨、炼钢3113万吨、铁合金262万吨,粗钢产能仍旧在12.5亿吨左右,有3亿多吨落后能力。2015年淘汰炼铁1300万吨、炼钢1700万吨,过剩依旧超过亿吨。 “2015年钢铁行业困难重重,钢价的持续下跌,并跌至10年新低的行情,导致了钢铁生产企业大面积亏损,部分企业长期亏损,个别钢企甚至资金流断裂而破产;更多的企业负债率严重偏高。”何杭生表示。 据中钢协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11月,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亏损531.32亿元,2014年同期盈利243.87亿元,销售收入利润率为-2%,2014年同期为0.74%。其中51家企业亏损,较2014年同期增加27家,亏损企业亏损额685亿元,同比增亏564亿元,亏损额再创年内新高。且据钢铁工业协议监测的样本企业利润数据来看,2015年1-11月样本企业累计平均亏损147.39元/吨,同比由盈利1.78元/吨转为亏损。 “钢铁行业全面亏损的后果就是面临停产潮。”何杭生认为。 据机构不完全统计,国内钢铁企业的停产潮已经持续一年,而且停产规模越来越大。从2014年末至2015年12月,中国钢铁停产产能达到6435万吨。10月份以来,福建三钢、宣钢、成渝钒钛、包钢、首钢长治、新抚钢等钢厂相继以生产线检修方式变相停产。而河北唐山地区不少钢铁企业高炉直接停产。11月14日,唐山淞汀钢铁厂宣布停产,成为继山西海鑫之后第二个500万吨以上的停产钢厂。 何杭生表示,2015年,我国钢铁市场发生了重大转折,钢铁业开始进入减量发展阶段。其中,我国钢材的产量和消费量双双下降,供需矛盾已经扩大至钢铁上下游行业,其发展增速也有所放缓。 记者了解到,2015年12月钢铁行业PMI指数为40.6%,较11月回升3.6个百分点,脱离了11月份创下的近7年低点。但仍远低于50%的荣枯线,且已连续20个月处在50%以下的收缩区间,反映钢铁行业景气度长期低迷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同期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创15年来新低,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再创2009年3月以来的新低;新开工面积降幅收窄0.7个百分点。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增速放缓直接拉低了钢材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