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浦工业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晨兴希姆通”的二楼厂房,机器与人正竞争上岗——左侧墙边是三代共6套机器人线,往右大部分面积还是“工人排排站”的传统流水线。近日,企业自主研发的机器人线每套外售50万元,可一下子替换“两班倒”的32个工位。曾经的竞争对手——国内十大手机通讯制造商多数已采购,截至上月底,交付量与订单量合计已突破50套。年内,随着全厂“机器人大换人”,业内首个“无人化工厂”有望在沪诞生。 “每月每人5000元,如今上海非技术工人的用工成本已超过台湾。”年过七旬的晨讯科技集团总裁王祖同是个电子装备迷,他告诉记者,劳动密集型的“万人工厂”“十万人工厂”越发逼近薄利甚至零利,转型为智能制造的“无人工厂”是中国制造必行之路。 在晨兴希姆通的通讯主板检测线上,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摄像、耳麦、蓝牙、WiFi、GPS等模块都需要一一接受“体检”。工人们沿着15条检测线一字排开,用定位钳、电工镊等工具重复劳作。与他们并排的机器人线则是“三头六臂”,机械手像在圆台面上用公筷夹菜一样,将不同模块有节奏地载入不同检测系统。每套机器人自动执行16种测试,相应地就是16个人工。有20年从业经验的手机分厂厂长姚文辉对工艺流程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按需开发的机器人能“三班倒”不开灯工作,一天出片几千枚,平均每套只要留半个人维护。 本月,第4代机器人通讯主板自动检测系统即将下线,售价控制在1.25年收回成本。今年以来,珠三角几大制造商纷纷定购沪产做手机的机器人,最多的一次下单达10套,并正在洽谈百套规模的更大单子。 据悉,新的事业部“晨讯智造”日前刚并购一家重庆机器人喷涂小企业,至此已有8家相关机器人企业,集成到这个智能制造平台上各展所长,让手机通讯制造全流程“机器化”。按计划,晨兴希姆通的二楼检测车间将变为无人线;而一楼贴片车间,生产总线控制系统正掌控近10个品牌的生产设备,每条线加装了多道机器人视觉系统,18台自动导引小车沿线运料上料……至少60%岗位将被替换。
|